第394章 李俞改编的《寄生虫》_华娱:从03年开始做导演
西欧小说网 > 华娱:从03年开始做导演 > 第394章 李俞改编的《寄生虫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94章 李俞改编的《寄生虫》

  羡慕坏的王景酸溜溜的道:“李导,景小姐的公司签导演吗?我真想去面试。”

  “不要想太多,她的星光璀璨是为她一个人服务的。不会签约任何艺人、导演。

  当然,我除外。她以前倒是很想签我,我没有答应。”

  李俞很无情的断了王景的念想。

  好吧,其实李俞明白王景是在说笑。

  王景早在九十年代就和朋友创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,当打工人哪有当老板自在。

  王景的电影公司也参与了《唐探》的投资。

  玩笑开过后,开始正式进入正题。

  “《唐探》的大小演员基本都定下来了,可以选定一个好日子开机了。”

  王景恢复正经的表情。

  “日子你来定就可以了,你才是电影的导演。”

  李俞把这些工作都推给王景。

  不少港岛人都有点迷信,特别是港岛娱乐圈的人。

  开机前烧香拜神的传统就是港岛的剧组带到内地来。

  《唐探》的剧组除了王景这个导演是港人外,有很多灯光摄影之类的幕后工作人员也是港人。

  把决定权交给他们,让他们找个大师选個好日子,他们舒服了,李俞也省事了。

  两伙人合作就得省心省事才好,这样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。

  王景没有推辞,他接受了李俞的建议。

  随后,他向李俞提了一个请求。

  《唐探》开机那天李俞到开机现场给他撑撑场子。

  华流公司是《唐探》的最大投资方,李俞又是编剧。

  这种对电影的前程有益的事就算王景不说李俞也会到场。

  所以李俞非常爽快的答应了王景的请求。

  没过几天,王景就选好开机日期了。

  又十多天后,《唐探》正式开机。

  在国内拍了一些时日,把国内的剧情拍完,王景带整个剧组的人飞往暹罗取景。

  王景施施等人离开后,李俞在紧盯《长城》后期的同时开始筹备自己的下一部电影。

  现如今,李俞的电影想要卖座已经不成问题了。

  只是在地位爬升这一块遇到瓶颈了。

  他想要继续提升自己在圈内的地位还得靠拿奖。

  所以他打算憋个大招到国外再拿一个大奖回来,一个可以超越陈楷鸽历史成就的大奖——金棕榈的最佳影片,也就是戛纳的最高大奖。

  冲奖的电影李俞都选好了,他打算拍原时空里那部名气很大的《寄生虫》。

  《寄生虫》是2019年上映的新罗电影,顺利拿下同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最高大奖,在全球范围内都拿奖拿到手软。

  身为一个立志要把棒子薅秃的男人,李俞再薅他们一回,把他们国家唯一的一座金棕榈奖薅过来很合理吧?

  因为李俞的缘故,新罗偶像剧在国内的影响力比原时空差了不知多少倍。

  很多原本靠着运气一炮红遍东亚的新罗艺人成了籍籍无名的小角色。

  好人做到底,送佛送到西。

  李俞都已经给他们的影视剧行业作出这么突出的贡献,再为他们的电影行业抛头颅洒热血一回吧。

  《寄生虫》里那么窒息的故事背景放在内地是不太合理的。

  李俞决定把故事的背景定在港岛。

  港岛社会和新罗存在不少相似之处,都是只要有钱就能只手遮天的地方。

  新罗有不见阳光的昏暗地下室,港岛有著名的鸽子笼。

  新罗的富豪们有豪华的后花园,港岛的富豪们有奢侈的半山豪宅。

  只需要对背景设定和一些细节做一定程度的修改,便会是一部港岛版的《寄生虫》。

  ……

  差不多两个月后,王景执导的《唐探》便在暹罗办了杀青宴。

  港岛电影界第一快枪手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的。

  在拍摄速度这一块,李俞得承认王景的确是独一档的,他在这方面都不如王景。

  对了,这还不是王景最快的速度,如果他想的话,他可以更快。

  杀青宴结束后,他给李俞打了一通电话,说算上国内的拍摄时间两个多月才杀青已经很慢了。

  主要是考虑到他想靠这部电影在内地挽回口碑,很多平时能过的镜头他都要求重拍。

  如果标准和平时一样,最多一个多月收工。

  至此,《长城》和《唐探》都转入后期制作,其中《长城》的上部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了,完全可以赶在今年的贺岁档上映。

  王景回到京城后得知李俞最近正在筹备一部冲奖片的前期准备工作。

  他立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别看他总是拍商业片,其实他的骨子里对文艺片的爱比商业片深多了。

  不然他怎么会在明知道亏本的情况下还投资那么多文艺片,帮助那么多拍文艺片的导演呢?

  “李导,你又打算自己拍一部文艺片?”

  王景非常感兴趣。

  李俞几年前拍的另外一部文艺片《太阳的秘密》他是看过的,他觉得很棒。

  那么这一次李俞又能捣鼓出一部什么样的文艺片呢?他真的非常好奇。

  李俞的目光在王景的脸上停留了几秒,《寄生虫》的剧本他已经改好了。

  故事背景放在港岛,李俞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港岛人,让王景帮他参谋一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  于是,李俞把《寄生虫》的剧本拿给王景看了。

  王景看完剧本称赞不已,他忍不住问:“难道李导以前在港岛生活过?”

  王景会问出这样的问题,主要是李俞的这个剧本实在太港岛了。

  这个剧本强烈反应了贫富两个不同阶层的差异和对立,揭露了底层社会的绝望和无奈。

  豪宅和鸽子笼的强烈对比把讽刺都拉满了。

  通篇看下来,充满了荒诞的喜剧色彩,可是细看又非常伤感,称得上讽刺与批判兼具,喜剧和惊悚并行。

  王景对这个剧本的评价只有牛逼二字。

  让他来写剧本的话,他感觉自己几乎没有可能写出这么有深度,这么讽刺的电影剧本。

  “王导,我是土生土长的内地人,怎么可能去港岛生活过。

  在我小的时候倒是跟我的父母到港岛旅游过几天。”

  李俞说的是他的父亲带他到港岛看张雪友演唱会,和周闰发合照的陈年往事。

  王景更加叹服了,一个没有到港岛住过的人居然能把港岛的社会现象写的这么传神?

  王景只能理解为李俞是一个写故事的天才,在这方面的天分真的太高了。

  很多在港岛待了一辈子的知名老编剧都写不出这么深刻的故事。

  “李导,我真的没有一丝一毫夸大成分,你的这个剧本真的太牛了。

  如果在港岛有一个导演能拿出这样的剧本来找我要投资,哪怕明要亏本,我都愿意砸锅卖铁给他筹钱。”

  王景此时的表情无比认真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ohm.org。西欧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xohm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